人工放流能救中華鱘嗎?--生態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2021年5月18日—在長江生活了上億年,它們形成了一套適應長江環境的產卵繁殖機制。中華鱘在長江上游...好在,和白鱘不同,中華鱘還保留有人工繁育的種群。
已經連續第4年了,科研機構還是沒有監測到中華鱘的自然產卵。
沒有卵,也就沒有可能孕育新生命。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物種生存委員會鱘魚專家組成員危起偉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確認了這個壞消息。自然繁殖中斷,成為中華鱘這一古老物種面臨的最大困境。
“情況不樂觀。”他嘆了口氣,“有可能,中華鱘就這麼走了。”
“自然種群已嚴重衰退,生存狀況十分瀕危”“古老的鱘魚似乎卷入了滅絕旋渦”“中華鱘的野生種群走到了瀕臨滅絕的邊緣”……翻看近幾年刊載的論文會發現,來自不同科研單位的作者,在描述中華鱘現狀時,都帶著一些慨嘆和悲情。
但好在,保護的窗口期還沒有關閉。
今年4月中旬,一萬尾子二代中華鱘,從湖北宜昌濱江公園胭脂園放歸長江。這是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峽集團)30多年來的第64次中華鱘人工放流。
人工繁育的中華鱘后代,背負來自人類無言的期待——期待它們能補充中華鱘野外種群,給中華鱘帶來新的希望。
自然繁殖中斷,危險的信號
2020年的秋季監測無功而返。實際上,從2017年到2020年,連續多年,那綠豆大小的卵,再沒有出現過。
中華鱘,1989年就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目前已極度瀕危。
這是一種海河洄游性魚類,身軀龐大。在長江生活了上億年,它們形成了一套適應長江環境的產卵繁殖機制。
中華鱘在長江上游出生,在海洋中度過生命的大部分時光。但繁殖啟動的信號來臨時,它們就會像被什麼指引著一般,准確地找到長江口,溯河洄游三千公裡,回到他們的出生之地,抵達長江上游的金沙江(宜賓—屏山)河段產卵繁殖。
后來,葛洲壩水利樞紐阻斷了中華鱘的洄游繁殖通道。為保護中華鱘,1982年,經水利部批准成立了中華鱘研究所。它是我國首個因大型水利工程興建而設立的珍稀魚類科研機構。
中華鱘研究所姜偉博士告訴記者,中華鱘是一個旗艦物種,它有強烈的指示意義。其種群的資源量水平、野外種群的狀態,是長江和海洋流域健康狀況的系統性體現。“如果要選擇一個能夠代表長江生態系統的種...
长江白鲟宣告灭绝!我们不能再失去它们了……|人工繁殖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長江白鱘沒等到2020 人類最后一次見到它是2003年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最后的长江白鲟”目击者:准备将人工饲养长江鲟放归到长江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人工放流能救中華鱘嗎?--生態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长江白鲟宣告灭绝!我们不能再失去它们了……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别了,长江白鲟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长江白鲟已灭绝是真的吗?还有人工养殖吗?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人工放流能救中華鱘嗎?--經濟·科技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別了,長江白鱘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人工放流能救中华鲟吗?|长江|科研_新浪科技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綠簑鴿】:鳩鴿科;保育類野生動物
體型粗壯及暗色,在頸部有獨特似雞類的下垂簑羽,雌性具較短的簑羽。嘴黑色,有膨大的臘膜,雌鳥有較小的蠟膜。頭及上頸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