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類食蟹獴現身科博館植物園研究員觀察三週後野放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2021年4月29日—保育類動物食蟹獴(學名:Herpestesurva,俗名棕簑貓)4月初現身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的植物園內,科博館研究人員發現後隨即展開一連串 ...
保育類動物食蟹獴(學名:Herpestes urva,俗名棕簑貓)4月初現身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的植物園內,科博館研究人員發現後隨即展開一連串追蹤調查,取得許多珍貴第一手資料,根據館方推測,這隻食蟹獴會出現在科博館,不排除是有民眾私下帶來植物園棄養的可能性。
科博館生物學組助理研究員陳彥君表示,食蟹獴生性機敏,在野外很少能有機會這樣長時間、近距離的觀察,這次記錄到許多以前沒發現的食蟹獴生活習性。不過館方擔心園內食物不足、人為干擾嚴重,且有遭流浪貓狗攻擊風險,22日已將食蟹獴誘捕後野放,結束牠長達三週的植物園之旅。
保育類動物食蟹獴出現在科博館植物園。科博館提供 食蟹獴行蹤隱匿、生性機敏 野外難以觀察統計食蟹獴是台灣溪流的生態的指標性物種,主要分布於低海拔到中海拔的山區森林以及溪流水域環境,也是台灣本島唯一生活在溪流水域的食肉目動物。原被列為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但在2018年農委會調整後,調降為其他應予保育類野生動物,但由於其生性敏感,至今缺乏整體族群數量的調查,全台到底有多少隻食蟹獴仍是個謎。
植物園內的大水池、沙灘,成為「阿獴」主要活動區域。科博館提供這樣神出鬼沒、難以掌握的野生動物卻在台中市科博館植物園現蹤,而且一待就是三個禮拜。科博館生物學組助理研究員陳彥君表示,在4月初清明連假後,園內工作人員回報發現食蟹獴,讓研究團隊又驚又喜,也把握機會展開追蹤調查行動。陳彥君強調,在野外能目擊到食蟹獴已經是相當稀奇的事情,這隻「阿獴」竟直接在園區內大水池旁的沙灘定居下來,一切都是「美麗的意外」。
揭開食蟹獴神秘面紗 近距離取得珍貴紀錄陳彥君指出,園方第一時間將「阿獴」活動的核心區域拉起封鎖線,降低遊客干擾。透過架設的自動攝影機,記錄到許多以前未知的食蟹獴生活行為,如腳微蹲排遺、以腳踩踏水面或趴在沙灘上曬日光浴、爬樹等等,研究人員也觀察到牠主要以非洲大蝸牛為食,活動範圍內出現許多被咬破的蝸牛空殼,陳彥君發現,有時遇到咬不破的硬殼,「阿獴」會將其砸在石頭上敲破,也曾見到牠進入水池邊緣疑似捕捉螺類、蝌蚪、蛙類、小魚等。
食蟹獴在園內以非洲大蝸牛為主食。科博館提供陳彥君說,另外也觀察到食蟹獴有舔毛的習慣,在牠的排泄物中發現較硬的外層毛以及內層細小綿密的毛。這些都是很珍貴的影像紀錄,畢...
影/超「獴」保育類動物食蟹獴現身科博館3周現已野放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保育類食蟹獴現身台中科博館| 動物星球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保育類食蟹獴現蹤作客科博館植物園3週後野放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山區保育食蟹獴罕現蹤科博館未知「獴」樣全都露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保育類食蟹獴現蹤做客科博館植物園3週後野放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萌獴出沒注意 都市綠洲裡的三級保育動物食蟹獴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保育類食蟹獴現身科博館植物園研究員觀察三週後野放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翠翼鳩】:鳩鴿科;
飛行時拍翅非常快速,常貼近地面急速穿越樹林內部,有時會撞上籬笆的鐵絲網而受傷。在許多地區整年都可以繁殖。巢由枝條組成...
【白鼻心】:靈貓科;
頭體長50.8至76.2公分,尾長通常50.8至63.6公分,體重通常3.6至5公斤。臉部通常具一個臉譜:從頭頂到鼻中線由一條白線貫穿,...
【禿鸛】:鸛科;
擁有大大的嘴,目前已知最長可以達到34.6公分。瞳孔暗色。在喉嚨及上背有一些下垂的氣囊,可用來求偶展示及散熱。亞成鳥的身...
【環頸雉】:雉科;保育類野生動物
雄鳥:頭頸部為暗綠色;頭頂為藍褐色;頸部由側面到背面有明顯的白色環帶;背部為暗紅褐色,其上有黑色縱斑;胸部為紅褐色,...
【鼬獾】:貂科;
全身粗毛呈灰褐色,尾部多白毛,臉頰至前頸和腹中央為黃白色。額頭有白斑,頭頂另有白色條紋延伸至後頸或肩背。夜行性動物,...
【麝香貓】:靈貓科;
頭與軀幹約55公分,尾長約30公分,體重約2至4公斤,皮毛黃褐,在背部有黑褐色縱帶,尾有黑褐色環帶,頗為醒目。雌雄均有麝香...
【食蟹?】:?科;LC,無危
毛粗長而蓬鬆,末端呈白色,有如披戴著簑衣,故又名棕蓑貓。生活在山林間的溪流附近,利用樹洞、岩穴等藏身休息,清晨和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