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蛇是一类無足的爬蟲類動物,是蛇亚目(学名:Serpentes)的通称,属于爬行纲,由蜥蜴進化而...在現代蛇類中較為原始的蛇種中,蟒蛇及蚺蛇還保存著已經退化的後肢痕跡,牠們身體上殘餘一雙巨大呈爪狀的幼肢,這雙爪子現在的功能是...毒蛇包括三個主要的品種(下文將會介紹),不過牠們之間並未組成正式的毒類組別。
關於與「蛇」標題相近或相同的條目頁,請見「蛇 (消歧義)」。 「虵」重新導向至此。關於網絡迷因,請見「膜蛤文化」。蛇是一類無足的爬蟲類動物,是蛇亞目(學名:Serpentes)的通稱,屬於爬蟲綱,是蜥蜴的一個演化支,另有其它無足的爬蟲類如蚓蜥、蛇蜥等並不屬於蛇亞目。
又有虵、虺、螣、蚦、蜧、蜦、長蟲等別稱,根據種類也會有蟒、蚺、蝰、蝮等近義稱呼。正如所有爬蟲類有鱗目一樣,蛇類全身佈滿鱗片。所有蛇類都是肉食性動物。目前全球共有3,000多種蛇類,包括體型最短小的細盲蛇科以至最長的蟒科及蚺科。為了配合蛇類窄長的身體,成對的內臟(如肺、腎)會在蛇體前後排列,而非左右互對。
部分蛇類擁有毒性,能使被其咬擊的生物受傷、疼痛以至死亡。蛇的另一個特徵是顎部能作出廣角度的開合,因此能吞食比自己身型龐大的獵物。生物研究指蛇類大概於白堊紀時代由蜥蜴類衍生而成。現代蛇類的分類研究,大概可追溯至古新世時代。目前紀錄中最巨型的蛇類是活於古新世的泰坦巨蟒,長度達13米長,其化石被發現的年份是2009年[1];目前體型最細小的蛇類是卡拉細盲蛇,長度約只有10公分[2]。
蛇類主要分成兩大類,分別是真蛇下目及盲蛇下目。
關於蛇類的種系發生學資料是相當貧乏的,這是因為蛇的骨骼較為細小及易碎,難以保存,能夠成形的完整化石更是並不常見,研究材料顯然不足。不過,一些在南美洲及非洲發現的蛇類化石,其骨骼構造與蜥蜴相近,讓科學家可以確定及辨認那些經歷了一億年的蛇類。[8]從形態學的基礎而言,學界已普遍同意蛇類是系出於蜥蜴類的。[8][9]從兩者分子結構研究所得的結果,更充分地支持這個說法;目前學者假設擁有毒素的蛇類是遠古毒蜥蜴類生物的毒素直接繼承者(詳見蛇毒)。
從蛇類化石的研究中,學者認為蛇類是白堊紀時代的洞棲蜥蜴一系演化而成的,例如巨蜥或其它鄰近種類[10]。一條早期被發現並被命名為「Najash rionegrina」的蛇類化石,相信是以雙足活動的洞棲性生物,牠的身體已經擁有薦骨,而且其生活習性完全是陸行性的[11]。一種被認為與上述化石相似的現存生物,是位於東南亞婆羅洲的擬毒蜥,不過這種巨蜥是半水行性的,與前面所說的古蛇化石的習性仍有不同之處[12]。由於這些遠古生物是生活於地洞中的,牠們的四肢逐漸退化...
蟒蛇介紹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蟒蛇(蟒科蟒属大型爬行动物)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蟒蛇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緬甸蟒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蟒屬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蛇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記者來鴻:加勒比的蟒蛇很聰明!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緬甸蟒蛇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蟒蛇FAQ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地毯莫瑞蟒】:蟒科;
大型蛇類,頭部背面鱗片細小,吻鱗、前面上唇鱗和後面下唇鱗具有感熱的唇窩。體色因不同的地理環境而有所差異,一般為黃色或...
【中國鱷蜥】:異蜥科鱷蜥屬;
1.鱷蜥體形像蜥蜴,身體呈圓柱狀、尾部側扁如鱷魚。2.雌蜥一般體長32-36㎝,最長可達40㎝;雄蜥一般體長30-33㎝,最長可達35...
【球蟒】:蟒科;
體型粗短,頭部小而細長,尾巴短小,全身鱗片細小平滑有光澤。吻端到眼後有一條黑色寬橫紋。身體背部為黑色,上有不規則的淺...
【紅尾蚺】:蚺科;
體型粗壯,頭部寬大呈三角形,眼睛小,瞳孔垂直,身體鱗片平滑具有光澤。眼後有黑褐色條紋,身體花紋和顏色變異多,身體背部...
【綠樹蟒】:蟒科;
體型粗壯厚實,頭部鱗片除唇鱗和鼻孔周圍外都很細小,吻鱗和上、下唇鱗具有感熱的唇窩。成蛇為翠綠色,兩側和背面散佈白色、...
【緬甸岩蟒】:蟒科;
體型粗壯,頭部細長呈三角形,全身鱗片平滑有光澤,尾巴短。頭頂有箭頭狀的黑褐色斑紋,身體背部為黃褐色或灰棕色,上有許多...
【網紋蟒】:蟒科;無危 LC
體型細長,是世界第二大的蛇類,僅次於南美洲的綠森蚺,上唇鱗有凹陷的唇窩。頭部有三條黑細紋,一條在頭部正中,另兩條由兩...
【金色箭毒蛙】:箭毒蛙科;LC
金色箭毒蛙是體長約4.5公分的大型箭毒蛙,全身呈現鮮豔的黃色。螞蟻、甲蟲、小蜘蛛、白蟻、蛆和毛毛蟲。動物名稱:金色箭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