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紀滅絕事件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生物地理學證據指人類演化的地區,對比沒有早期人類的澳洲、美洲、馬達加斯加及新西蘭等,於更新世存有較多樣化的巨型動物群。所以可見在亞洲及非洲的巨型 ...
第四紀滅絕事件,或稱冰河時期滅絕事件,是於第四紀發生的大量巨型動物群的滅絕事件,大部份都是在過渡到全新世之間發生的。有些學者會將此次生物集群滅絕看為全新世滅絕事件之一,也有認為是獨立事件。古生物學家認為其成因可能是氣候轉變、疾病的傳播、或被人類過度獵殺等。
滅絕事件[編輯]第四紀滅絕事件主要涉及重於40公斤的大型哺乳動物。在北美洲,約有33屬大型哺乳動物消失;在南美洲就有46屬;澳洲有15屬;歐洲有15屬;而撒哈拉以南非洲就只有兩屬。在美洲的滅絕事件中,所有源自南美洲在南北美洲生物大遷徙中向北遷徙的也都消失。各大洲中只有南美洲及澳州涉及科以上分類的滅絕。第四紀滅絕事件的成因有兩個主要的假說:氣候轉變及人類獵殺。[1]
證據指某些島上的巨型動物群比在大洲中的生存多幾百萬年;例如在安地列斯群島的地懶就比在美洲的生存得較長。後者的消失是與人類到達美洲有關。同樣地,真猛獁在弗蘭格爾島上也較大陸的遲7000年才消失。在偏遠的科曼多爾群島上的大海牛也較北太平洋海岸的遲幾千年消失。[2]不過,這個過度獵殺的假說也存在一問題。例如,就澳洲巨型動物群突然滅絕的時間很含糊。生物學家指在非洲及南亞或東南亞也有人類居住,但卻沒有大量的滅絕事件。冰河時期後非洲巨型動物群的滅絕也相隔了一段長時間。
其他的理論就指生物集群滅絕是因火流星撞擊所致。不過,這些假說應該會造成即時及區域性的滅絕事件,卻不能解釋涉及全地球及經歷幾千年的滅絕事件。
主要滅絕的巨型動物群[編輯] 歐亞大陸[編輯] 地中海群島[編輯] 北美洲[編輯] 巨型短面熊。在過往5萬年中,包括末次冰期晚期,約有33屬的大型動物於北美洲消失。當中15屬約於1.15-1萬年前的期間消失,僅在克洛維斯人到達北美洲之後。其他大部份的消失並不受時間的約束,但一些則肯定是在這段時期之外。[3]相反,此段時期卻只有少量細小哺乳動物消失,以往在北美洲的滅絕波浪卻沒有這種不平衡。
以下是在北美洲...
更新世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第四紀滅絕事件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全新世滅絕事件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第四紀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上新世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始新世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台灣已滅絕生物列表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更新世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更新世時期的史前生活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山獅】:貓科;
雄獸53-100公斤、雌獸29-64公斤。粗短毛,毛色為黃褐色到紅棕或藍灰色,喉嚨、胸部到腹部為白色,粉紅色的鼻頭邊緣有黑色延...
【馬達加斯加鈍尾蜥】:美洲鬣蜥科;
中小型蜥蜴,體型粗壯,四肢發達,尾巴約為全長三分之一,頸背部中央沒有脊鱗,全身披覆細小的顆粒狀鱗片,尾部有明顯環狀棘...
【台灣釜螳】:螳科;
動物名稱:台灣釜螳所在區域:昆蟲館保護類別:棲息地帶::
【豹紋蝶】:蛺蝶科;
動物名稱:豹紋蝶White-bandedLeopardCat所在區域:昆蟲館保護類別:棲息地帶::
【棕蜘蛛猴】:蜘蛛猴科;極危 CR
身體的毛色從淺棕色道深色都有,大多數個體額頭上都有白色的三角形,細長的四肢和強而有力的尾巴,幫助牠們能夠輕鬆地在樹林...
【綠簑鴿】:鳩鴿科;保育類野生動物
體型粗壯及暗色,在頸部有獨特似雞類的下垂簑羽,雌性具較短的簑羽。嘴黑色,有膨大的臘膜,雌鳥有較小的蠟膜。頭及上頸部的...
【美洲鼠蛇】:黃頷蛇科;
體色多變的中大型蛇類,因以嚙齒類的老鼠和松鼠為主食,故以鼠蛇命名。身體細長,善於爬樹和游泳。體色因地區不同,分為5個...
【藍冠鴿】:鳩鴿科;易受威脅。CITES II。
體長66-75公分。1800-2400公克。整體羽色暗淺灰藍色。羽冠側扁淺藍色較體色偏灰,有銀質色調。翼及尾較暗色。上頸背及翼上覆...
【鴯?】:鴯?科 ;
頭部及頸部上端的羽毛為黑色,裸露的皮膚則略帶藍色,成鳥全身覆著灰棕色雜毛,羽毛與一般鳥類不同疏鬆成扇狀,翅膀退化非常...
【非洲野驢】:馬科;IUCN極危
頭、背及體側覆蓋著介於淺灰及淺黃色的短毛,吻端、腹部、腳則為白色。索馬利亞種的腿上有類似斑馬的黑色水平紋路。每一匹非...
【灰鶴】:鶴科;暫無危機 LC
身體石板灰色,有黑色初級飛羽,頭暗色有白色條紋從眼後延伸至後頸。頭冠有紅色皮膚斑。瞳孔黃至橘紅色。類似黑頸鶴,但頭上...
【網紋長頸鹿】:長頸鹿科;
頭軀幹長3,810-4,724mm,尾長787-1,041mm,肩高2,500-3,700mm,體重550-1,930kg,平均為800kg。在淡黃的底色上,有棕色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