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領椋鳥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烏領椋鳥(學名:Gracupicanigricollis)為椋鳥科斑椋鳥屬的鳥類,又名黑領椋鳥,俗名黑脖八哥、白頭椋鳥。分布於緬甸、泰國、馬來西亞、越南以及華南的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烏領椋鳥(學名:Gracupica nigricollis)為椋鳥科斑椋鳥屬的鳥類,又名黑領椋鳥,俗名黑脖八哥、白頭椋鳥。牠的羽毛為黑白相間,並有一個黑色的領圈。這種鳥分布於中國南部及大部分的東南亞大陸地區,並已引入台灣、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牠的棲地包括草原、乾燥森林以及人類居住區。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已將其評估為無危物種。
該物種由古斯塔夫·馮·佩庫爾於1807年描述為Gracula nigricollis。原本被歸類於椋鳥屬(Sturnus),但與暹羅斑椋鳥(Gracupica floweri)因2008年的系統發育研究而被劃分到斑椋鳥屬(Gracupica)中,當時椋鳥屬被拆分。過去,該物種也曾被置於Sturnopastor、Acridotheres和Graculipica屬中。
黑領椋鳥體長26—30 cm(10—12英寸)。頭部為白色,眼睛周圍有一塊黃色的裸皮,脖子上有一條黑色的領圈。背部、背鞍和翅膀呈深棕色,幾乎看似黑色。下身為白色,常帶有灰褐色的色調。尾巴以及大部分的覆羽和飛羽末端為白色,主要覆羽完全為白色。喙為黑色,腿則為淺灰色。雄性和雌性外形相似。幼鳥呈棕色,頸部和胸部有條紋,牠們也有眼罩,但沒有領圈。
該物種分布於中國南部,從福建至雲南,往南至緬甸、寮國、柬埔寨、越南、泰國和馬來西亞[3]。。曾在文萊記錄到的個體可能是逃逸的飼養鳥或是迷鳥。該物種已被引入台灣、馬來西亞和新加坡。
這種椋鳥生活在草原、乾燥森林、耕地和人類居住區,主要出現在低海拔地區,但也能在2,000米(6,600英尺)的高度上發現。常見於壩區、村鎮田邊、糞坑、草地等郊外的開闊低地,並營巢於大樹的枝杈間,但亦在香港市區的大型公園頗常見[3]。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廣東廣州[2]。
在邁阿密的一座動物園中這種椋鳥在地面上覓食,有時會在家畜周圍活動。牠們以昆蟲、蚯蚓和種子為食。作為一種非常善鳴的鳥,牠們的叫聲包括尖銳、刺耳、悅耳和不協調的音調,如類似松鴉的kraak kraak、類似蜂虎的哨音prrü,以及與山紅頭的猶豫不決的pü-pü-pü-pü相似的叫聲。其歌聲被轉錄為tcheeuw-tchew...
黑領椋鳥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黑領椋鳥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監控中的黑領椋鳥@ blog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黑領椋鳥Species Gracupica nigricollis Paykull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烏領椋鳥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市區公園常見的野生雀鳥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公園攝鳥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藍腹鷴】:雉科;保育類野生動物
藍腹鷳為臺灣特有種鳥類,最大的特徵就是雄鳥羽冠和背部是鮮明的白色,尾部也有兩根漂亮的白色長羽,為原住民頭上常用的飾羽...
【黑頸冠鶴】:鶴科;保育類野生動物
冠鶴頭頂後方有金光閃閃、放射狀的冠羽,就像戴了一朵美麗的花,被認為是較原始的鶴類。黑頸冠鶴的兩頰紅炵炵的,頭頂前部的...
【臺灣藍鵲】:鴉科;保育類野生動物
臺灣藍鵲身上對比的色彩極為鮮明,是臺灣特有種鳥類。當一對藍鵲繁殖時,常有幾隻未繁殖的藍鵲留在巢邊當作幫手,共同餵食幼...
【臺灣擬啄木】:鬚鴷科;
臺灣擬啄木舊名五色鳥,為臺灣特有的鳥類。棲息於樹梢叫個不停,叫聲似敲木魚的聲音。水果、昆蟲動物名稱:臺灣擬啄木TaiwanB...
【白鷴】:雉科;
白鷳的雄鳥在繁殖季時,臉部紅色的肉臠會明顯地膨脹,就像戴了一個紅色的面具。水果、種子、昆蟲動物名稱:白鷴SilverPheasan...
【白頰椋鳥】:椋鳥科;
體長24公分。頭、頸側、喉及上胸黑色帶有光澤。耳羽白色。眼圈裸露皮膚橘紅色。上體黑褐色有青銅色光澤,腰及尾上覆羽白色。...
【蘭嶼大葉螽斯】:;
動物名稱:蘭嶼大葉螽斯所在區域:昆蟲館保護類別:棲息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