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林鴞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分佈[编辑]...成年烏林鴞的頭部很大及圓,面部灰色,眼睛黃色,有深色圈圍繞。下身淺色及有深色斑紋;上身呈灰色有淡色斑紋。它們沒有耳羽,是所有猛禽中擁有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烏林鴞(學名:Strix nebulosa)是一種非常大型的貓頭鷹,分佈在北半球。
成年烏林鴞的頭部很大及圓,面部灰色,眼睛黃色,有深色圈圍繞。下身淺色及有深色斑紋;上身呈灰色有淡色斑紋。它們沒有耳羽,是所有猛禽中擁有最大面盤的。
烏林鴞的大小可以媲美鵰鴞及毛腿漁鴞。它們比這兩種貓頭鷹都要輕,但不及大鵰鴞及雪鴞。[2]它們的羽毛較為蓬鬆,尾巴也較長,所以雖然身體較長,但卻較輕。它們約長61-84厘米,雄鳥及雌鳥分別平均長67厘米及72厘米。翼展長達152厘米,雄鳥及雌鳥分別平均長140厘米及142厘米。成年的烏林鴞重700-1800克,雄鳥及雌鳥分別平均重1000克及1290克。雄鳥一般較雌鳥細小。[3]
雌性烏林鴞。 卵 Strix nebulosa lapponica烏林鴞在北美洲的魁北克[3]至太平洋海岸及阿拉斯加及由芬蘭及愛沙尼亞橫跨亞洲北部繁殖。它們是留鳥,但有時會向南及東南遷徙覓食。在加利福尼亞州的內華達山脈有一個細小的群落,數量少於100隻。這個群落是最南端的群落,但卻瀕危。[4]
烏林鴞棲息在近開放地區的北方針葉林。它們不會築巢,一般會使用其他大型鳥類的舊巢。繁殖期於3月至5月,每次會生4顆蛋。鳥蛋平均闊42.7毫米及長53.5毫米。孵化期為30天。雛鳥需要哺育2-3星期,雌鳥於此時會留在巢的附近。幼鳥到了3-4星期大就會離開巢穴,再多1-2星期就可以飛行。大部份雛鳥在換羽後都會留在出生地多幾個月。
食物供應是會影響雌鳥生蛋的數量。當食物稀疏時,它們會飛一般距離尋找獵物。
烏林鴞會等待及留意獵物的動靜,繼而向下俯衝捕獵;它們也會低飛尋找獵物。它們的面盤可以聚合聲音,而不對稱的耳朵也可以幫助獵物定位。在繁殖期,它們主要在晚間及近暮晨獵食;其他時份它們主要會在夜間獵食。它們的聽覺很強,甚至可穿越重達180磅積雪,定位雪下移動的獵物。它們的主要食物是齧齒目,尤其是田鼠。還包括野兔、鼴鼠、鼩鼱科、鼬鼠、鶇科、松雞科、灰噪鴉、小鷹及鴨。有時,烏林鴞雛鳥及幼鳥有時也會成為棕熊、漁貂、大鷹及蒼鷹的獵物,但這些情況極少;而成鳥則會是鵰鴞屬及猞猁屬的獵物。
烏林鴞平時較為寂靜。...
烏林鴞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灰林鸮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大鵰鴞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長尾林鴞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貓頭鷹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東方灰林鴞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灰林鴞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高山上的貓頭鷹:灰林鴞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灰林鴞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鵰鴞】:鴟鴞科;
以各種鼠類為主,此外還包括野兔、小鳥、蛙、蛇、蜥蜴、螃蟹等。動物名稱:鵰鴞Greateagleowl所在區域:鳥園區保護類別:棲息地...
【黃魚鴞】:鴟鴞科;
黃魚鴞是臺灣體型最大及唯一親子性的貓頭鷹。黃魚鴞為夜行性猛禽,是溪流生態系食物鏈的最上層的消費者,牠們的存在可顯現溪...
【褐林鴞】:鴞形科;
是屬於大型的鴟鴞科鳥類。身體背面由額、頭、背至局部為深赤褐色,肩羽上有淡色橫斑;腰部、尾上覆羽及尾羽褐色;顏盤之眼眶...
【馬達加斯加鈍尾蜥】:美洲鬣蜥科;
中小型蜥蜴,體型粗壯,四肢發達,尾巴約為全長三分之一,頸背部中央沒有脊鱗,全身披覆細小的顆粒狀鱗片,尾部有明顯環狀棘...
【小懶猴】:懶猴科;易危 VU
體長約21-23cm,體重約1kg。尾極短,隱於毛被之中。從鼻部向上伸展到兩眼間有一白色條紋至額部終止。背毛橙紅褐色。腹面灰白...
【領角鴞】:鴟鴞科;
體長約l9一25公分,翼長約17公分,尾長約9公分;體背灰褐色,有豎起之耳羽和不甚明顯之黑色蟲蠢珽;後頭有黃土色斑,翅膀的飛...
【棕櫚鳳頭鸚鵡】:鳳頭鸚鵡科;
體長55-60公分;體重550-1000公克。整體黑色,有裸露的緋紅色頰斑及長而向後彎的羽冠。嘴粗壯,暗灰色。亞成鳥的下部羽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