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獾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袋獾(學名:Sarcophilusharrisii),亦被稱作塔斯馬尼亞惡魔(TasmanianDevil),是一種有袋類的食肉動物,現今只分布於澳大利亞的塔斯馬尼亞州。袋獾是 ...
袋獾(學名:Sarcophilus harrisii),亦被稱作塔斯馬尼亞惡魔(Tasmanian Devil),是一種有袋類的食肉動物,現今只分布於澳大利亞的塔斯馬尼亞州。
袋獾[2]是袋獾屬中唯一未滅絕的成員,身形與一隻小狗差不多,但肌肉發達,十分壯碩。其特徵包括:黑色的皮毛、遭遇攻擊時發出的臭味、刺耳的叫聲,以及進食時的神態。除狩獵外,袋獾也進食腐肉。牠們通常單獨行動,但有時也與其他袋獾一起進食。
在袋狼於1936年滅絕後,袋獾成為現存最大的食肉有袋動物。由於袋獾曾對塔斯馬尼亞島居民飼養的家畜造成威脅,因此當地政府也曾允許居民獵取袋獾。直至1941年袋獾被正式公告為保育類動物,對牠們的狩獵行為才停止。
1990年代末,袋獾面部腫瘤病嚴重影響了袋獾的數量,故袋獾已於2008年被列入瀕危物種名單[1]。現時塔斯馬尼亞州政府正進行一系列的工作,以減少這疾病對袋獾的影響。
博物學家喬治·哈里遜首先在1807年對這個物種發表了描述,並將其命名為Didelphis ursina[3]。理查·歐文在1838年將之重新命名為Dasyurus laniarius。在1841年它被皮埃爾·博爾特 (Pierre Boitard) 重新分類至袋獾屬,並被賦予一個新的學名Sarcophilus harrisii,意思是「夏里斯 (Harris) 的嗜肉者 (meat-lover) 」。有科學家在1987年根據一些化石紀錄把Sarcophilus laniarius的學名冠於袋獾上[4],但現時的共識是仍以S. harrisii稱呼袋獾,而僅以S. laniarius形容當初發現的化石[2]。基因分析顯示袋獾與袋鼬最為親近, 其次是已滅絕的袋狼[5]。
外觀與特徵[編輯] 塔斯馬尼亞惡魔,坎培拉動物園 兩個塔斯馬尼亞惡魔,一個沒有任何白色斑紋。約16%都沒有斑紋。袋獾體型矮胖及粗壯,頭大尾短。貯存脂肪...
Tasmanian devil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Tasmanian Devil (Looney Tunes)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Tasmanian devil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Tasmanian Devil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Tasmanian devil | Habitat, Population, Size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Tasmanian Devil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Tasmanian Devil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袋獾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孟加拉虎】:貓科;瀕危 EN
頭臀170~229公分;尾巴95~119公分高度肩高91公分體重180~245公斤齒數28~30。貓科中體型最大,雄性又比雌性大。毛色為黃褐色的...
【斑點鬣狗】:鬣狗科;
身形像大型的鬥牛犬,口鼻處大而黑。在淺棕色的毛色上有不規則的黑點。頭尾長約95-150公分,肩高約75-85公分,體重約45-80公...
【大食蟻獸】:食蟻獸科;易危 VU
大食蟻獸的體形龐大,體重能達到30~60公斤遇到威脅時會站起來防禦自己,雖然沒有牙齒,但卻擁有30公分長的舌頭,一天可以吃...
【北美灰狼】:犬科;
體毛不長,一般為灰色,背部為褐灰色、黑灰色,腹部及四肢則為黃白色。外型似大狗,有鬃毛,四肢細長,前肢五趾,後肢四趾,...
【沼林袋鼠】:袋鼠科;
草、葉子、嫩芽和水果動物名稱:沼林袋鼠duskywallaby所在區域:澳洲動物區保護類別:棲息地帶:印尼巴布亞省的平原和草地,巴布...
【雲豹】:貓科;
全身黃褐色;額頭至肩部有數條黑色縱帶,頸側及體側有雲黑班,腹部近白色,尾有11至14個黑色環帶夜行性,喜歡單獨活動,善於...
【淡小紋青斑蝶】:蛺蝶科;
動物名稱:淡小紋青斑蝶BlueTiger所在區域:昆蟲館保護類別:棲息地帶::
【非洲野驢】:馬科;IUCN極危
頭、背及體側覆蓋著介於淺灰及淺黃色的短毛,吻端、腹部、腳則為白色。索馬利亞種的腿上有類似斑馬的黑色水平紋路。每一匹非...
【灰袋鼠】:袋鼠科;
大灰袋鼠是袋鼠群中體型最高大、最擅跳的。母系社會,為社會組織最緊密的一種袋鼠,每一隻都有各自的階級。草食性。動物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