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水鹿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臺灣水鹿(學名:Rusa unicolor swinhoii,英語:Formosan Sambar Deer),又稱四目鹿、史氏水鹿,是一種在臺灣特有的水鹿亞種,是台灣最大型的草食動物,會進行季節性的換毛以偽裝,夏季體色較淡,為黃褐色,冬季則為暗褐色[1]。
其種加詞unicolor意為「單色的」。
臺灣水鹿眼下具有明顯的眼下腺,於生氣或興奮時會張開,故又有「四目鹿」之稱[1],眼下腺的分泌物常結成硬塊,用來磨擦於生活領域的樹上做記號[2]。本種體長180至240公分,雄鹿肩高可至120公分,雌鹿則約80公分,尾長則均約15公分。幼年時水鹿身上有斑點。
臺灣水鹿為臺灣特有的亞種,多於清晨與黃昏活動,棲息於海拔1000公尺以上中高海拔的原始森林,多活動於近水源的草地,以樹葉與嫩草為主食。目前主要分布於中央山脈與花東山區,民間養殖族群不少,但野外族群並不常見[1]。為第三級其他應予保育之野生動物,因主要天敵台灣雲豹可能已滅絕,野外族群無捕食者控制而膨脹4-5倍,對台灣高海拔的台灣二葉松、台灣鐵杉以及台灣冷杉等樹種,造成一定的影響,破壞高海拔的生態平衡。
另一方面,水鹿的生存威脅並未減少。根據台灣的國家公園網頁則說「水鹿受到狩獵壓力和棲息地的破壞,使得中大型哺乳動物的分布越來越侷限在高山地區,目前水鹿基礎生態的研究仍嫌不足。」幾位學者也認為族群大繁殖的現象是區域性的,不該一概而論。
參考文獻[編輯]臺灣水鹿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臺灣國家公園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太魯閣國家公園高山生態系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水鹿未知的過去與現在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台灣水鹿過多需抑制? 學者:言之過早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台灣水鹿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台灣水鹿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從臺灣水鹿發現國家公園新生態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水鹿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蘭嶼大葉螽斯】:;
動物名稱:蘭嶼大葉螽斯所在區域:昆蟲館保護類別:棲息地帶::
【臺灣野山羊】:牛科;
雌雄接有一對洞角,呈圓椎狀,頂端尖銳且略向後曲,終生不脫落,蹄可絆住岩石表面而活動臺灣唯一的野生牛科動物,為臺灣特有...
【水鹿】:鹿科;
動物名稱:水鹿FormosanSmbar所在區域:臺灣動物區保護類別:棲息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