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羌、獼猴等8動物從保育類除名任意獵捕仍將受罰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2018年6月27日—根據過去研究,台灣獼猴數量約15萬到20萬隻,而現在至少已超過30萬隻,可見台灣保育成果。在農委會與專家學者們審慎的檢視磋商下,「保育類 ...
農委會將山羌、台灣獼猴、白鼻心、大田鷸、龜殼花、雨傘節、眼鏡蛇、短肢攀蜥等8種動物從保育類降為一般動物。 圖:台北市動物園提供
台灣獼猴名列保育類已近30年,但以後將調降為「一般動物」!農委會召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野生動物保育諮詢委員會議」,將山羌、台灣獼猴、白鼻心、大田鷸、龜殼花、雨傘節、眼鏡蛇、短肢攀蜥等8種動物從保育類降為一般動物,不過林務局提醒,棲息於區域內的野生動物,即使並非保育類也受到同樣程度的保護,非經申請及許可,不得獵捕。
根據過去研究,台灣獼猴數量約15萬到20萬隻,而現在至少已超過30萬隻,可見台灣保育成果。在農委會與專家學者們審慎的檢視磋商下,「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新增草花蛇、林三趾鶉、大濱鷸等17種野生動物由「一般類」調整為「保育類」野生動物,8種由保育類調整為一般類的有山羌、台灣獼猴、白鼻心、大田鷸、龜殼花、雨傘節、眼鏡蛇、短肢攀蜥。農委會指出,修正後之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將辦理預告,蒐集各界意見後,再依行政程序辦理後續公告作業。
林務局說明,本次諮詢委員會討論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調整案,其調整建議,是依各物種的野生族群分布、成年個體族群量、族群趨勢、分類地位、面臨的威脅(棲地面積消失的速率、被獵捕及利用的壓力)等相關指標綜合評估結果。
同時林務局提醒,台灣獼猴雖不再列保育類,但任意獵捕仍將受罰!林務局指出,國內依據法規劃設的各類保護區及國有林事業區,計佔全國國土面積45%;這些區域均為維護自然生態及動植物棲地之重要環境,棲息於區域內的野生動物,即使並非保育類也受到同樣程度的保護,非經申請及許可,不得獵捕野生動植物。
林務局強調,台灣獼猴調整為一般類野生動物,單純的就是經由國內研究台灣獼猴的學者所組成的專家群評估,其棲地與族群現況穩定,暫無需以「列名保育類」的高強度手段保護,絕非為了解決獼猴農損問題。因...
保育類山羌數量逐漸增多「人類是最大的天敵」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山羌、台灣獼猴數量很多卻是保育類?從原住民狩獵爭議看《野 ...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山羌、獼猴等8動物從保育類除名任意獵捕仍將受罰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山羌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台灣獼猴山羌等8種野生動物不再是保育類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山羌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山羌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臺灣國家公園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壽山山羌大隱於市可愛膽小最怕跟蹤、狗咬( 環境資訊電子報)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壽山山羌過於近人類族群發展受影響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白手長臂猿】:長臂猿科;CITES、農委會
頭臀45~60公分;無尾;耳3.3~3.7公分;兩臂寬150~160公分,站立75~90公分;體重4~8公斤(雄性5.7公斤,雌性5.3公斤)齒是32。...
【水鹿】:鹿科;
動物名稱:水鹿FormosanSmbar所在區域:臺灣動物區保護類別:棲息地帶::
【臺灣獼猴】:獼猴科;
臺灣獼猴為人類以外臺灣產唯一靈長類,是臺灣的特有種保育類動物。成年個體體長約50至60公分,尾長約體長的三分之二,體重約...
【大長臂猿】:長臂猿科;瀕危 EN
頭臀75~90公分;兩臂向左右伸出寬度150公分;體重8~13公斤齒數32顆,體型最大的長臂猿,體重約為其他長臂猿的兩倍,頭小、胸部...
【臺灣山羌】:鹿科;
小型鹿科動物,體長約47~70CM,體背暗黃色,上胸體側灰褐色,四肢黑褐色,頭頸側、喉與下胸則為內柱色。雌性無角,雄性有一...
【梅花鹿】:鹿科;
體色夏季為淡栗色,後頸帶深赤色,背部中央有一黑色帶,兩側各有約20個白斑成一縱列,臀部有一明顯大白斑日行性,梅花鹿的雄...
【蘭嶼大葉螽斯】:;
動物名稱:蘭嶼大葉螽斯所在區域:昆蟲館保護類別:棲息地帶::
【臺灣野山羊】:牛科;
雌雄接有一對洞角,呈圓椎狀,頂端尖銳且略向後曲,終生不脫落,蹄可絆住岩石表面而活動臺灣唯一的野生牛科動物,為臺灣特有...
【臺灣野豬】:豬科;
成體為黑色,身體遍佈剛毛,頸背部及腰部的毛較長;體型圓胖成水桶狀。偶蹄動物,野豬的後懸蹄較低。脖子短,口鼻部突出,前...
【白鼻心】:靈貓科;
頭體長50.8至76.2公分,尾長通常50.8至63.6公分,體重通常3.6至5公斤。臉部通常具一個臉譜:從頭頂到鼻中線由一條白線貫穿,...
【斑哥條紋羚】:牛科;
身上的毛色和條紋讓斑哥羚羊在非洲森林中過著「隱士」般的生活,不易被發現。羚羊的社會中,雄羚會互相比比看誰的角大,或用...
【食蟹?】:?科;LC,無危
毛粗長而蓬鬆,末端呈白色,有如披戴著簑衣,故又名棕蓑貓。生活在山林間的溪流附近,利用樹洞、岩穴等藏身休息,清晨和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