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腹果蠅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俯視圖.前視圖.黑腹果蠅也稱黑尾果蠅(學名:Drosophilamelanogaster),是被人類研究得最徹底的生物之一,為模式生物。從查爾斯·伍德沃斯(英語:Charles ...
黑腹果蠅(學名:Drosophila melanogaster),也稱黑尾果蠅,是被人類研究得最徹底的生物之一,為模式生物。從查爾斯·伍德沃斯(Charles W. Woodworth)利用該物種作為模式生物的建議開始,黑腹果蠅繼續被廣泛用於遺傳學、生理學、微生物發病機理和生命歷史進化的生物學研究。 截至2017年,已有8個諾貝爾獎頒發給使用果蠅的研究[2]。
黑腹果蠅通常被用於研究,因為它可以很容易地在實驗室飼養,只有4對(8條)染色體,迅速繁殖,並且產很多卵[3],成蟲之後會棲息於水泥牆壁之中。 其地理範圍包括各大洲,包括島嶼[4]。黑腹果蠅是家庭,餐館和其他有食物的地方常見的害蟲[5]。
黑腹果蠅一種原產於熱帶或亞熱帶的蠅種。它和人類一樣分布於全世界,並且在人類的居室內過冬。雌性體長2.5毫米, 雄性較之還要小。雄性有深色後肢,可以此來與雌性作區別。
雌蠅可以一次產下5個0.5毫米大小的卵,總共約400個。它們有絨毛膜和一層卵黃膜包被,其發育速度受環境溫度影響。在25℃環境下,22小時後幼蟲就會破殼而出, 並且立刻覓食。因為母體會將它們放在腐爛的水果上或其他發酵的有機物上,所以它們的首要食物來源是使水果腐爛的微生物,如酵母和細菌,其次是含糖的水果。幼蟲24小時後就會第一次蛻皮,並且不斷生長,以到達第二幼體發育期。經過三個幼蟲發育階段和四天的蛹期,在25℃下過一天,就會發育為成蟲。
用於遺傳分析的歷史[編輯]黑腹果蠅在1830年首次被描述。而它第一次被用作試驗研究對象則要到 1901年,試驗者是動物學家和遺傳學家威廉·恩斯特·卡斯特。他通過對果蠅的種系研究,設法了解多代近親繁殖的結果和取自其中某一代進行雜交所出現的現象。
1910年,湯瑪斯·亨特·摩爾根開始在實驗室...
Drosophila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drosophila fly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FlyBase Homepage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果蠅屬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黑腹果蠅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An introduction to fruit flies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Drosophila–a versatile model in biology & medicine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Drosophila |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訊網
【非洲爪蟾】:爪蟾科;
身體扁平,頭小成三角形,眼睛小朝上,前腳無蹼,後腳有蹼,內側三趾有角質的爪。體背為橄欖綠色或灰黑色,上有不規則黑色斑...